- A+
李晓宁是一个受过师育学大教育机构训练的自考学生。他学了两个自考专业,拿到了第二个本科专业,心理学本科文凭。他的工作同样成功。他曾在日本电气公司和其他主要国际公司工作。在中华网从事人事工作7年,现已成为中华网人力资源负责人。
他今年三十多岁。因为年轻,他和现在的自考学生有很多共同点。他的工作经历,他的考试经历,甚至他的生活方式,其实都和私立学校的自考学生非常接近。目前自考的学生有些迷茫,他也有过。
他如何看待自考学生的身份?他在讲座中讲述了自己的理解,师育学大教育机构采访了他。
不要低估自己
师育学大教育机构学生:我是自考大一新生,工作很努力。回家后,遇到老乡总会说去哪里上学。不好意思,跟别人比起来学自考我觉得很丢人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李晓宁:不仅仅是你有这种感觉,很多自考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自卑感。当然,社会确实歧视自考的学生。但我觉得,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考的学生,你都不应该低估自己。这是一个标签。还有人给自考的学生贴标签,认为自考的学生做不到。
这个标签对不对,我觉得不容易争论。这是公平合理的,也是公平合理的。但无论如何,不要把这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。如果可以,你可以站起来,没有人会因为你是自考的学生而看不起你。大一的时候,自卑心理很普遍,因为你对未来没有把握,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,但是请不要被这个标签压垮。
师育学大教育机构:面试了这么多自考的学生,你很少大声说自己是自考的学生。每个人都有自卑感,但我认为适度的自卑感是有益的,人没有压力是不可能强大的。
李晓宁:哈哈,你说的没错,但是自卑应该不会太强烈。如果他太强,整天想着自己会被歧视,他的自考事业肯定会不如意,甚至最后会自暴自弃。
这个不好的标签让每个人都不舒服。但如果有更多的自考学生能够做到惭愧勇敢,更加努力,取得好成绩,找到好工作,压力就好了。这个标签,看每个自考学生能承受的程度,不能太高,但有一点也是有益的。
师育学大教育机构:为什么这个学生大一就有这种自卑感,不敢说自己是自考的学生?
李晓宁:是高考失利。高考失败也是自考学生的标签,后来变成了无能的标签。但事实上,情况并非如此。很多优秀的人就是因为身体或者其他偶然的因素,没有考好。自考很多同学都不错,关键是努力。可以说自考的学生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比普通大学生要多得多。
不要轻视能力
师育学大教育机构学生:找工作的时候,公司怎么看待自考学生?他们同意还是不同意?我们都在学校学了这么多年,没有实践经验,你也知道我们学到了什么。应该注意什么?
李晓宁:企业很真实。他们不会太看重你的文凭。自考文凭是很多国家都认可的,这个你应该知道。至于每个企业是否同意,就看企业自己了。我们可能觉得不公平,但是市场经济就是这样,你什么都不能抱怨。大部分企业认同自考文凭。反正我面试新人的时候不看他们的文凭,但是根据我后来的查询,在我认同的人当中,十个里面有三四个是自考的学生。我觉得和别人没什么区别。
找工作的时候,有实践经验真的更好。我们的教材强调理论,注重实践,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锻炼。很多考生有暑假经验或者准备实习,这是非常好的。
师育学大教育机构:企业认可自考文凭吗?这是自考学生在学校最大的烦恼。从你的工作和面试经历来看,你认为自考的学生第一次面试应该说什么?
李晓宁:他们还在上学,不知道什么企业。估计在学校没人会告诉他们。老师认为学生是珍宝,但社会更取决于你的能力。不管是自考的学生还是普通的大学生,面对这一点都是一样的。不管你来自名校,企业要的是你的能力。
所以,还是有点笼统,同学们还是不清楚,担心,但其实是这样的。自考只要学生能力强,就不要以为自己带着标签,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。他们在面试时不敢说话或提问。其实完全不是这样。
自考学生要充分展示自己,告诉面试官你能做什么,做得好不好,这样你才能抓住机会。
对学习感兴趣
师育学大教育机构:你考了两个本科证书,不容易,而且是多专业,从工商管理到心理学。你当时是怎么想的?
李晓宁:我毕业于家乡的一所专科学校,去了北京。来了之后觉得学历太低,想提升自己,就参加了自考。考自考不容易,但只要发现自己工作上有欠缺,有上进心,就忍不住努力。后来我参加了心理学考试,因为我对它特别感兴趣,我的工作也需要它。
我明白了。很多自考的学生对自考不感兴趣,甚至考试都觉得头疼。也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吗?
李晓宁:可能吧。要学东西,你应该感兴趣,需要它。当你主动学习的时候,你不会觉得痛苦,相反,你会觉得很充实。很多学生还在上学,在家拿钱,甚至是父母的意愿。他们觉得没有学习的必要,所以没有兴趣。其实学习自考就是主动学习。